当下国内工商业储能一片赞歌、如火如荼,在市场规模突飞猛进的同时,工商业储能始终存在经济性、安全性与政策变量等多重因素,掣肘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于是我们总结了一下目前工商业储能面临的发展问题,仅供大家参考!
峰谷电价的不确定性
当下国内工商储盈利模型的最强逻辑:基于分时电价下的峰谷套利。分时电价的机制往往是由宏观政策制定,而政策的转向几乎是终端电力用户不可预知的,也导致了很多的业主在一次性购买设备时持观望态度。当下工商储项目经济测算模型主要是基于当下的分时电价机制,但工商储机柜以10年质保、15年的设计寿命的生命周期来看,项目建设时的分时电价机制是否在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延续是一个最大的未知数。储能并不存在一种类似于分布式光伏的确定性的盈利模式,来计算长期收益率。
短期电价不确定性可能与气温相关,长期不确定是未来电力市场化以后,批发侧的现货价格与零售端合约电价之间的传递关系,甚至每个售电公司与每个电力用户,每年签订的售电合同约定的电价和电价时段、偏差承担方式都会不一样。中长期来看,峰谷时段和峰谷电价的政策性变化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比如某些地方晚间23点出现用电高峰,原因是电动车集中充电,未来这个时段存在电价上涨压力。
充放电需求的不确定性
工商业用户的用电规律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比如某储能项目,在规划时按照一天两充两放设计,但是该企业可能未来几个月中,因为赶制某批次急单,晚班满负荷生产,导致储能无法满充,直接影响当年收益率。用户负荷的不确定性,无论是负荷的增加、负荷的减少、用户负荷曲线的峰谷时段变化,都与储能的收益率密切相关,这都无法通过锁定合约时段和价格去规避风险。
所以这也需要储能系统获取负荷侧数据,并进行EMS的动态优化。当分时电价的规则重新被书写,需要设备供应商,比如说EMS重新进行运行策略的设定,后续的升级服务的收费方式如何定义和规范,当下还处在模糊的阶段。而如果两次充放价差如果不再有一块二以上,那么无疑是在动摇工商储存在的最底层逻辑。